• 中心简介

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博应用技术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先生、沈从文先生曾向时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学者郑天挺教授提议创办博物馆学专业。经郑天挺教授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先生协调,1959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系下设置博物馆专业,并开始招收学员,后由于国家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停办。1979年9月正式恢复 “博物馆学专业”,隶属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0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创办最早的。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办文博专科进修班,1987年开始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办硕士研究生班。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扩建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03-2006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多次举办全国省级博物馆馆长专业管理培训班。2009年,为适应全国文博事业及文博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文博应用技术实验室原有教学实践基础上,特别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独立考古发掘和文物、博物馆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成立了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此后,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在推动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学科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并做出突出的贡献,2011年,考古学科经教育部认证升为一级学科,2012年,“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改名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当年进行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我校考古学专业在全国众多高校考古学专业中排名第七;2013年6月,南开大学考古学成为天津市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展望未来,自2015年,南开大学博物馆、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都将搬迁至位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美丽新校区。届时,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场所、设备和经费投入等各方面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中心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之中,南开大学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发展亦必将获得一次新的飞跃。

(1)实验教学体系

立足文博考古学科的中心教研方向特色鲜明,主要有以下四大块。(1)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包括中国考古(上、下)(含夏商周考古、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等具体课程,新、旧石器时代考古属于新开课程,也应包含在中国考古课程系统中)、田野考古学通论及实文博应用技术、科技考古等;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又分设“考古调查”、“考古钻探”、“考古绘图”、“特殊遗存的清理与提取”、“古代陵墓调查”等实验课程;文博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文物摄影、测绘、传拓、修复、保护等实验课程;科技考古,主要有“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代食谱研究”、 “石器/陶器/铜器/残留物提取”、“牙结石提取”、 “植硅石/淀粉粒的显微观察”等实验课程。(2)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旧石器时代-明清时期)、中国文物学概论等,教研内容包含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考古学资料所反映的文化特点,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物质生活方式等。所开设的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为南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3)分设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金银器、石刻、玺印、古建筑、明清家俱以及宗教文物等子课程,其中“中国古代陶瓷器”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4)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中、西方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历史与理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等。(5)主要包括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等。

立足以上,中心一直努力建设文博考古实验课程,构建合理实验教学体系,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由理论教学和文博应用技术实验教学、田野调查发掘实践教学、科技考古实验教学、公众考古实践教学构成的“五位一体”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实验教学特色。中心的学科优势主要表现为:建立起以考古学、物质文化与文物研究、博物馆理论与实务、科技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多种门类并重、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保持在一个平稳向上的发展水平,结构与配置不断优化,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注重教材建设,相关成果突出;所属博物馆藏品和教学标本丰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保障;重视考古文博专业人才的素质训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多年来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优秀人才。我们的实验教学特色表现为:专门考古与不同门类的文物研究互补、分段考古与古代物质文化研究互补,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结合,考古学与自然学科交叉,纵横结合,相得益彰;强调博物馆学理论与实际工作并重,注重国外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等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博物馆工作的基本技能;将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考古学和文物学研究之中,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并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理综合思维能力,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古学理论与调查/发掘实践、文物研究、博物馆理论与实务、科技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学科全面协调发展、优势互补。

中心多次独立或合作承担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如河南淅川新四队墓群发掘、湖北郧县龙门堂墓地发掘等即为我中心独立承担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我中心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实践机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来年,文博考古实验教学的基础性设施如博物馆陈列大厅(原文物收藏陈列室)、标本室、文博考古实验室等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南开大学博物馆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收藏陶瓷铜玉等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400余件。另有文物标本室一处,收藏有中心教师从全国各重要窑址采集的陶、瓷等教学标本数千件,并基本形成文化、年代、窑口系列,在相关课程的实物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国内一些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博单位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教学机会。文博应用技术实验室更是为中心乃至全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

(2)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依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中心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副研究馆员1人,实验师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6人,4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居多。著名历史学家、文博专家王玉哲教授为首任专业主任,傅同钦、朱凤瀚、傅玫等教师曾经先后担任过专业主任,现任系主任为刘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苹芳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和俞伟超教授、故宫博物院李辉柄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傅振伦教授、史树青教授等著名学者先后受聘为中心兼职教授;湖北省博物馆万全文研究员、郑州市文物局任伟副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岳明研究员、天津市文物局白文源研究员、周邓纪念馆康金凤馆长、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杨文胜研究员等多位文博界专家学者被聘请为中心兼职导师,为中心学生的培养作了重要的贡献。多年来,中心教师立足实验教学,在文博考古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心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部委和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著或论文也获得了多项全国以及省市级奖励。

(3)管理模式建设

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遵循教育部、天津市和南开大学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现代化运行机制和网络化信息平台,对中心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人性化的高效管理。

(4)设备与环境建设

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共约230台(件),总价值近77万元(不包含文物)。另外,中心依托南开大学博物馆,其常规教学实验室面积约750余平方米。博物馆收藏陶瓷铜玉等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400余件。另有文物标本室一处,收藏由中心教师从全国各主要窑址采集的陶瓷片等文物教学标本数千件。中心还建有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文博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公众考古实验室。实验室宽敞明亮,通风、照明良好,安全、环保设施齐备,完全符合现代化实验室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