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侯宁彬院长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
2017年11月25日上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侯宁彬院长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63),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生带来《保护、传承、发展—追赶超越中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精彩讲座。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刘尊志教授主持。
首先,侯院长向我们讲解博物院的概况。秦始皇兵马俑闻名中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参观效果,陕西省政府决定整合资源,将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文管所合并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来会在博物院内建立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如铜车马博物馆等,最终形成博物馆群、秦陵文化景区。
侯院长详细讲解近了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在1962-1974年,陕西文管所进行地面调查和数据勘测;1974-1985年,由于农民发现兵马俑碎片,文管所围绕1号、2号、3号陪葬坑进行勘探;1998-2008年,由于2号陪葬坑包含4个兵种,非常复杂,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2009年至今,对陵园整体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可知,秦始皇陵园面积已超过56.25平方公里,陪葬坑有190余座,其中只有5座被发掘,这些陪葬坑象征官署机构,体现“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思想;陪葬墓有600座,建筑基址超过400平方公里。对这一考古学宝库,秦始用皇帝陵博物院启动“863计划”,通过物理探测和考古勘探对地宫周边遗迹进行探测。得到几个结论,第一,地宫用石板建造;第二,封土下为宫墙,宫墙密实,细夯形成,有九层台阶,20米左右,东西两侧有豁口,为墓道,南北墓道被宫墙切断;第三,地宫共有三处排水系统,北部一处,南部两处,北部规模比南部小很多,南部排水系统的作用有两个,一为排出地下水,二为排出地面径流的渗水,运用明渠与暗渠结合的方法,将水排至西北最低洼处,达到保护地宫的目的;第四,封土内汞含量远高于周围土壤的含量,最高高出20倍,最低高出10倍,这与地宫中含水银的史料记载相吻合。另外,侯院长还对外藏遗存(包括地宫周边、内城墙内部、内城和外城之间、外陵园外部)、门关系统、道路系统、祔葬遗存(发现陵园西侧有5组等级较高的墓葬)、祭祀遗存等进行介绍和分析。在修复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如耗时八年修复铜车马;利用计算机虚拟拼对技术,提高拼对兵马俑的工作效率,避免二次损伤等等。在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还有重要的发现,如青铜水禽为失蜡法铸成,有力地证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不仅有模范法,还有失蜡法。
侯院长还就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两个难以攻克问题进行了讲述,一是土遗址保护的问题,二是秦俑彩绘保护的问题。
最后,侯院长还就多位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
本场讲座从宏观的角度,通过细致的讲述,为我们讲解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全面展现出追赶超越中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风貌,使得参加讲座的师生受益颇多,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来源:南开史学)
南开史学微信公众号